生物傳感器技術發(fā)展現狀與展望
一、生物傳感器的定義與其發(fā)展歷史回顧
作為生物,最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能夠對外界的各種刺激作出反應。其所以能夠如此,首先是由于生物能感受外界的各類刺激信號,并將這些信號轉換成體內信息處理系統(tǒng)所能接收并處理的信號。例如,人能通過眼、耳、鼻、舌、身等感覺器官將外界的光、聲溫度及其它各種化學和物理信號轉換成人體內神經系統(tǒng)等信息處理系統(tǒng)能夠接收和處理的信號?,F代和未來的信息社會中,信息處理系統(tǒng)要對自然和社會的各種變化作出反應,首先需要通過傳感器將外界的各種信息接下來并轉換成信息系統(tǒng)中的信息處理單元(即計算機)能夠接收和處理的信號。
生物傳感器定義為"使用固定化的生物分子(immobilized biomolecules)結合換能器,用來偵測生體內或生體外的環(huán)境化學物質或與之起特異性交互作用后產生響應的一種裝置"。生物傳感器由兩個主要關鍵部份所構成,一為來自于生物體分子、組織部份或個體細胞的分子辨認組件,此一組件為生物傳感器信號接收或產生部份。另一為屬于硬件儀器組件部份,主要為物理信號轉換組件。因此,如何已生化方法分離、純化甚或設計合成特定的生物活性分子(biological active materials),結合精確而且響應快速的物理換能器(transducers)組合成生物傳感器反應系統(tǒng),實為研究生物傳感器的主要目的。
生物傳感器可以如上述的那樣,依照其感受器中所采用的生命物質而稱為組織傳感器、細胞傳感器、酶傳感器等等,也可根據所監(jiān)測的物理量、化學量或生物量而命名為熱傳感器、光傳感器、胰島素傳感器等,還可根據其用途統(tǒng)稱為免疫傳感器。藥物傳感器等等。生物傳感器中的信號轉換器,與傳統(tǒng)的轉換器并沒有本質的區(qū)別。例如,可以利用電化學電極、場效應管、熱每器件、壓電器件、光電器件等器件作為生物傳感器中的信號轉換器。依照信號轉換器的不同,也可將生物傳感器進行分類,如壓電晶體生物傳感器、場效應管生物傳感器等。
生物傳感器的發(fā)展,自1962年Clark和Lyon兩人提出酵素電極的觀念以后,YSI公司于七零年代即積極投入商品化開發(fā)與生產,啟開了第一代生物傳感器于1979年投入醫(yī)檢市場,最早的商品為血糖測試用酵素電極。YSI公司的上市成功與八零年代電子信息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有很密切的關系,并且一舉帶動了生物傳感器的研發(fā)熱潮。Medisense公司繼續(xù)以研發(fā)第一代酵素電極為主,于1988年由于成功的開發(fā)出調節(jié)(mediator)分子來加速響應時間與增強測試靈敏度而聲名大噪,并以筆型(Pen 2)及信用卡型(companion 2)之便攜式小型生物傳感器產品,于1988年上市后立即襲卷70%以上的第一代產品市場,成為生物傳感器業(yè)的盟主。第二代的生物傳感器定義為使用抗體或受體蛋白當分子識別組件,換能器的選用則朝向更為多樣化,諸如場效半導體(FET),光纖(FOS),壓晶體管(PZ),表面聲波器(SAW)等。雖然第二代的生物傳感器,自八零年代中期即開始引起廣泛的研發(fā)興趣,但一般認為尚未達醫(yī)檢應用階段,預定相關技術須待世紀末前方能成熟。目前可稱的上第二代的生物傳感器產品為1991年上市的瑞典商Pharmacia所推出的BIAcore與BIAlite兩項產品。
Pharmacia公司于1985年成功地開發(fā)出表面薄膜共振技術(SPR, Surface Plasma Resonance),利用此一光學特性開發(fā)出可以于10-6g/ml到10-11g/ml之低濃度下,進行生物分子間交互作用的實時偵測式生物感測儀器。第三代的生物傳感器定位在更具攜帶式,自動化,與實時測定功能。
二、生物傳感器的分類
生物傳感器微生物電子產品(bioelectronic product)。為了能夠獲得最佳的信號傳遞,固定化的生物組件通常與信號轉換組件緊密地接合在一起?;旧希尚盘柈a生方式(mode of signal generation)的不同,可以將生物傳感器區(qū)分成兩種主要類型:
1.生物親和性傳感器(Bioaffinity sensors)
當固定生物組件與待測定之分析物發(fā)生親和性結合(bioaffinity binding)時,造成生物分子形狀改變與/或引起諸如荷電、厚度、質量、熱量或光學等物理量的變化。此種經由分子辨認─結合類型的生物傳感器有免疫傳感器、化學受體傳感器等,其分析可為荷爾蒙、蛋白質、醣類、抗原或抗體,而相對應的受體可為荷爾蒙受體、染劑、外源凝集素(lectins)、抗體或抗原等。
2.生物催化型感應器(Biocatalytic biosensors)
此類傳感器之信號偵測并不在于分子辨認─結合的階段,而且當固定劃分子與待測物反應后,產生生化代謝物質,再經特定電極偵測特定代謝物后以電子訊號表現出來。最為人所熟悉的為屬第一代生物傳感器的酵素電極。目前有關此類生物傳感器的兩個主要研究發(fā)展方向為(1)使用酵素共軛物(enzyme conjugates)、環(huán)系酵素群(cycling enzymes)和系列酵素來組合生物傳感器,(2)使用微生物細胞或動、植物組織切片或可滲透性細胞(permealized cells)等來當作分子辨認組件。
三、生物傳感器在當前的主要應用領域
1.發(fā)酵工業(yè)
因為發(fā)酵過程中常存在對酶的干擾物質,并且發(fā)酵液往往不是清澈透明的,不適用于光譜等方法測定。而應用微生物傳感器則極有可能消除干擾,并且不受發(fā)酵液混濁程度的限制。同時,由于發(fā)酵工業(yè)是大規(guī)模的生產,微生物傳感器其成本低設備簡單的特點使其具有極大的優(yōu)勢。所以具有成本低、設備簡單、不受發(fā)酵液混濁程度的限制、能消除發(fā)酵過程中干擾物質的干擾的微生物傳感器發(fā)酵工業(yè)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食品工業(yè)
生物傳感器可以用來檢測食品中營養(yǎng)成分和有害成分的含量、食品的新鮮程度等。如已經開發(fā)出來的酶電極型生物傳感器可用來分析白酒、蘋果汁、果醬和蜂蜜中的葡萄糖含量,從而衡量水果的成熟度。采用亞硫酸鹽氧化酶為敏感材料制成的電流型二氧化硫酶電極可用于測定食品中的亞硫酸含量。此外,也有用生物傳感器測定色素和乳化劑的應用。
3.醫(yī)學領域
生物傳感器在醫(yī)學領域也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臨床上用免疫傳感器等生物傳感器來檢測體液中的各種化學成分,為醫(yī)生的診斷提供依據;在軍事醫(yī)學中,對生物毒素的及時快速檢測是防御生物武器的有效措施。生物傳感器已應用于監(jiān)測多種細菌、病毒及其毒素。生物傳感器還可以用來測量乙酸、乳酸、乳糖、尿酸、尿素、抗生素、谷氨酸等各種氨基酸,以及各種致癌和致變物質。
4.環(huán)境監(jiān)測
環(huán)保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球性的廣泛關注,用于環(huán)境監(jiān)測的專業(yè)儀器市場也越來越大,目前已經有相當數量的生物傳感器投入到大氣和水中各種污染物質含量的監(jiān)測中去,在發(fā)達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和瑞典,在水質檢測過程都采用了生物冷光型的生物傳感器。生物傳感器因其具有快速,連續(xù)在線監(jiān)測的優(yōu)點,相信在未來,還會有更廣泛的應用。
四、未來的展望
生物傳感器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高技術領域,伴隨著生物科學、信息科學和材料科學等相關學科的高速發(fā)展,生物傳感器的發(fā)展將會有以下新特點:
1.功能更加全面,并向微型化發(fā)展
未來的生物傳感器將進一步涉及醫(yī)療保健、食品檢測、環(huán)境監(jiān)測、發(fā)酵工業(yè)的各個領域。當前生物傳感器研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研究能代替生物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覺器官的生物傳感器,即仿生傳感器。而且隨著微加工技術和納米技術的進步,生物傳感器將不斷地微型化,各種便攜式生物傳感器的出現使人們面前。
2.智能化程度更高
未來的生物傳感器將會和計算機完美緊密的結合,能夠自動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可以更科學、更準確地提供結果,實現采樣、進樣、最終形成檢測的自動化系統(tǒng)。同時, 芯片技術將越來越多地進入傳感器領域,實現檢測系統(tǒng)的集成化、一體化。
但是,要使生物傳感器盡快被市場接受,還要具備以下條件:
(1)足夠的敏感性和準確性。
(2)操作簡單。
(3)價格便宜,容易進行批量生產。
(4)生產過程中進行質量監(jiān)測。
(5)使用壽命長。
相信隨著一些關鍵技術(如固定化技術)的進一步完善,隨著人們對生物體認識的不斷深入,隨著各學科的不斷發(fā)展,生物傳感器必將在未來必將會更大的作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