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安全疏散及逃生疏散新技術
情形4:萬一被困在起火房間內,首先,要努力找尋其他逃生通道,比如看看能否通過連廊或者陽臺轉移到相鄰房間,再利用相鄰房間的門疏散逃生。其次,要緊關房門,并澆水降溫,同時,盡量靠近街的窗口、陽臺等容易被發(fā)現的位置,撥打119電話,與接線員保持聯(lián)絡,引導救援人員前來救援,并向救援人員大聲呼救,向樓下拋擲沙發(fā)墊、枕頭、衣物等輕軟物品,用手電筒往下照、敲打金屬器皿發(fā)出聲音,以便救援人員及時發(fā)現。在等待救援過程中,可以退到相對安全的衛(wèi)生間內作短暫避難,進入衛(wèi)生間后耍關緊門窗,堵嚴縫隙,擰開所有的水龍頭放水,特別是浴缸中應不斷放水,始終保持較高的水位,一方面便于取水潑澆門窗降溫,另一方面火勢發(fā)展到衛(wèi)生間時,人還可以躺在浴缸中暫時躲避一下;切忌躲藏到床底、衣櫥、閣樓等封閉的位置,這樣既可能受到火焰或煙霧的侵害,又難以被搜救的消防人員發(fā)覺,極易造成被困人員死亡。
如果直接受到煙火威脅,火勢危及生命又確無其他方法可自救時,就必須冒一定的風險,積極行動,絕不能坐以待斃。比如,可以站到窗外的緩臺、空調室外機上呼救。在哈爾濱天鵝飯店火災中,就有3個房間的旅客翻身窗外,手扒窗臺,腳踩墻外10厘米寬的凸出部分,堅持到被消防隊成功營救。如果處在3層以下較低的位置時,可以把床單、窗簾、衣物等結成繩,拴在室內堅固的地方,進行滑繩自救。如果下到下面的某個樓層即可脫險,則不必要到達地面,可踢破玻璃進入。
不到萬不得已,切勿跳樓。如果不跳樓即死,則在跳樓前先挑選一些富有彈性的東西丟下,如彈簧床墊、沙發(fā)棉被等,跳下時雙手抱枕部,屈膝團身跳下。如果下面有救生氣墊,則要四肢伸展,面朝上平躺、對準墊上的標志跳下。但救生氣墊的安全應用高度也在10米以內,因此,3層以上的被困人員如果從樓上跳下,即使有救生氣墊,幸存的概率也極小。
第一,樓梯是最主要的疏散設施。現代高層建筑最主要的疏散設施還是樓梯。高層建筑樓梯有別于其他建筑的重要特點,是根據不同的高度和使用功能,分別設置了“封閉樓梯”和“防煙樓梯”。顧名思義,“封閉樓梯”,就是在每層樓梯通向走道的位置設置防火門,將樓梯間封閉起來,可以防止煙和熱氣進入的樓梯。“防煙樓梯”,就是在樓梯間入口處設有防煙前室,或專供排煙用的陽臺、凹廊等,火災時自動啟動的送風機可以源源不斷地向前室和樓梯間內送入新風,保證前室和樓梯問內形成一定的正壓,從而防止煙火進入。典型的疏散路線是:水平方向通過房間、廳室的門進入走道,再通過前室進入樓梯間,豎向疏散以樓梯為主,最后通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完成疏散過程。
高層建筑內的人員只有在平時了解安全疏散樓梯的位置,火災時才能有效地利用樓梯疏散。要做到這一點,對于寫字樓、住宅、公寓等人員相對固定的高層建筑,要定期開展消防演練,特別是要組織實地疏散演習。而對于賓館、飯店、商場等人員流動性較強的高層建筑,一方面要設置更為明顯的疏散指示標志,另一方面要通過長期、廣泛的消防宣傳教育,培養(yǎng)公眾形成在進入不熟悉的場所時先查看疏散樓梯位置的良好習慣。
發(fā)生火災使用樓梯疏散時,既要保持較快的速度,又要保持良好的秩序。發(fā)揚互助精神,照顧老人、兒童、殘疾人等行動不便的人員,防止爭相奪路、擠成一團甚至發(fā)生踩踏事故。在遇到上行的消防員等搶險救援人員時,要主動讓出一側的樓梯踏步,防止沖撞和停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