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隔離市場,光耦產品過時了?
與之相比,2001年ADI推出的iCoupler技術消除了與光耦合器相關的不確定的電流傳送比率、非線性傳送特性以及隨時間漂移和隨溫度漂移問題;功耗降低了90%;并且無需外部驅動器或分立器件。通過采用晶圓級工藝直接在芯片上制作變壓器,iCoupler可以在低成本條件下實現(xiàn)多通道及其它半導體功能集成。iCoupler變壓器采用平面結構,在晶圓鈍化層上使用CMOS金屬和金構成。金層下有一個耐高壓的聚酰亞胺層,將頂部的變壓器線圈和底部線圈隔離開來。連接頂部線圈和底部線圈的CMOS電路為每個變壓器及其外部信號之間提供接口。
傳統(tǒng)設計之痛
當然,最最簡單的方案莫過于不隔離,即USB外設與USB Host直接通過電纜連接。但是,在工業(yè)過程控制、穩(wěn)壓電源和計算機之間點對點通信等應用中。互連系統(tǒng)中的各子系統(tǒng)通常都有自己的電源,而且往往相距很遠,所以通常都需要采用電流隔離不形成接地環(huán)路,保護系統(tǒng)免遭瞬態(tài)高電壓損壞,而且降低了信號失真,也保護了人身安全。也恰恰是基于這樣保護和安全考慮,越來越多的應用需要強制隔離,特別是醫(yī)療和工業(yè)設計應用往往具有很嚴格的技術規(guī)范,需要強制隔離。
一種方式可以將高成本的隔離解決方案嵌入到外設中,這種隔離方法沒法在USB SIE上實現(xiàn),需要使用專門的設計技術和可用的端口實現(xiàn)隔離,這樣的方式無形中增加了整個系統(tǒng)的成本。此外,還可以將隔離放在USB隔離模塊或者連接線上,即外設和Host之間的連接通過某種嵌入式特殊隔離模塊的連接線實現(xiàn)。然而,此類連接線往往需要通過ASIC或者一堆器件搭建起來,“成本往往是幾百元甚至上千元,”周文勝告訴EEWORLD。體積大、成本高,也決定了這種方案實施的難度。
“傳統(tǒng)USB隔離方案需要一個收發(fā)器將USB的雙向差分信號轉換成更兼容傳統(tǒng)分立隔離器的信號,這種收發(fā)器成本高且占用較大的空間,”ADI公司隔離產品部產品線總監(jiān)Ronn Kliger表示,“ADI的新型USB隔離器可以替代昂貴、耗時的傳統(tǒng)USB隔離方案,在一個IC內實現(xiàn)了所有USB信號處理和隔離功能?!?P>
隔離器相關文章:隔離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