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充電IC實現(xiàn)手機快速充電
那么,Q3的16mΩ是怎么實現(xiàn)的?如果看芯片的設計,芯片是在SiO2基板上面做的很多流程。一般MOS管在芯片里占的面積是最大的,眾所周知,面積越大電阻越小,電流是垂直穿過去的。要想實現(xiàn)16mΩ,必須要加大MOS管的面積,這樣成本也會相應增加。關鍵在于MaxCharge bq2589x突破了很多設計限制,進行了優(yōu)化(比如把數(shù)字部分縮小一點),使之與之前的芯片(bq2419x)管腳兼容。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74737.htm在散熱方面,MaxCharge也有一些封裝講究:芯片采用QFN(四方扁平無引線)封裝,特點是QFN封裝下面有Power Pad(焊盤)。在bq2419x系列之前,手機上的Charger IC最初是集成在PMU里的,采用BGA或CSP封裝,等到不得不把Charge分出來的時候,Charger IC也為了節(jié)省空間,都用BGA封裝。BGA封裝,即把晶圓上切割下來的die(芯片)的反面Pad上裝上焊球,即die本身就是封裝,是最省空間的。MaxCharge之所以采用QFN封裝,主要考慮散熱,由于QFN封裝下面有Power pad,因此封裝比BGA大一些,需要焊接在整個電路板上,熱是分散的,不是濃縮在一點的。當然,如果電池小的話,也沒有必要用大封裝快充,也就不需要QFN。
7 快充對電池的壽命影響
兩年前TI推出了MaxLife,是為了在快速充電情況下兼顧電池的充電壽命。對于任何一個電芯來說,只要用大電流之后一定會讓壽命減少。比如電芯本來有500個循環(huán),用大電流之后,它就只有450個循環(huán)。今天的電池技術已經能做到相當多的循環(huán)次數(shù),就算用1.5C充電,也能做幾百個Cycle(循環(huán))以上。
MaxLife實質上是電量計,利用MaxLife技術實時監(jiān)控電芯老化特性,具體地,是用電量計控制Charge,Charge初始情況下設置1.5C,但發(fā)現(xiàn)電池老化很快的時候可能會把1.5C降下來。
但有些場合不需要MaxLife。例如大平板,平板4000、5000mAh的都有,即要用大電流,就算已經到了3A還不會損壞電池的壽命,還小于0.7C,這樣的用戶沒必要用MaxLife技術。
8 快充適配器
目前的快充是統(tǒng)一的接口,能否快充取決于所用的適配器技術。市場上通用適配技術做不了快充,因為功率限制。適配器必須有升壓功能才行,即適配器必須有握手的條件。
9 無線充電可以快充嗎?
無線充電能夠做到快充,只不過是個系統(tǒng)設計問題。
無線充電的快充,首先一定是高壓快充(一定不會是5V的),因為無線充電的效率要求更加嚴苛。因無線充電損耗要比有線充電大一些,因此整個線圈損耗要降低,輸出要想降低,無線輸出電壓一點要高過5V才能做到更高效的充電。TI去年年末推出了10W的無線充電——今天最好的適配器也就10W而已。現(xiàn)在iPad2、3也就是5V/1A的充電。
10 IR補償
高充電電流將在充電路徑寄生電阻和內部電池阻抗上引起電壓降。較高的阻抗將導致充電過早地進入了恒定電壓模式,從而使得充電時間延長。IR補償把充電器端子電壓增至高于電池調節(jié)電壓(高出的幅度為I x R 壓降),以使充電器能夠在恒定電流模式中停留足夠長的時間,由此實現(xiàn)快速充電。
具體如圖5所示,整個曲線包含的面積單位是mA×h(時間),即電池的容量,如果電池電壓剛開始掉下來時就停止充電,那么電池容量就很小,其實還有一小半的容量沒有充滿。所以,業(yè)界經常談論的70%、30%的問題,就是花70%的時間充30%的電量,原因是進入到了恒壓區(qū);花30%的時間充70%的電量指的是在恒流區(qū),橫流區(qū)面積很大。最后想真正充滿還是需要時間的。除了提升電流之外,綠色線(細線)比紅色線充得更快,這是由于MaxCharge使用IR補償技術,讓電池充電過程更多處于大電流恒流區(qū),縮短它的充電時間,所以恒壓區(qū)就縮短了。僅通過這一項技術,就能實現(xiàn)17%的時間縮短。
究其原因,理想情況下電流是大電容的,用恒流的話,充到4.2V就可以停止了,因為已經充飽了,這是電容的充電。電池是電容+電阻的等效電路,由于電池里內阻的存在,并且電阻在外部也有,所以,充電就不是理想的過程,可以看到既有恒流區(qū)又有恒壓區(qū),IR補償?shù)娜蝿帐茄娱L恒壓區(qū),減少恒流區(qū)。
11 電池部門的人員組成
電池部門也是研發(fā)人員聚集的重地。以TI公司為例,其BMS部門由七八十名電池專家組成,其中包含化學家和芯片設計人員,他們擁有鋰電池管理、充電創(chuàng)新的經驗。(注:本文主要根據TI公司BMS部的文思華博士的講演整理,未經講演者確認。)
參考文獻:
[1]王國輝.無線充電技術及其特殊應用前景[J].電子產品世界,2014(7):21
[2]李健.充電技術:停不下“充電”的步伐[J].電子產品世界,2012(9):24
[3]Maniraj S.便攜式消費電子產品中的鋰電池保護[J].電子產品世界,2014(9):56
[4]Racherla K.電池管理系統(tǒng)的溫度測量[J].電子產品世界,2012(8):43
[5]Shi Z.無線充電器技術和解決方案[J].電子產品世界,2013(11):4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