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檢糾錯邏輯算法的實現(xiàn)
星載計算機系統(tǒng)中電子器件容易受到空間環(huán)境電磁場的輻射和重粒子的沖擊,從而導致器件運行出錯,特別是存儲器中數據容易出現(xiàn)錯誤,需要具有檢糾錯功能的電路模塊對其進行糾正,以免造成嚴重的后果。基于漢明碼的糾錯原理.根據對64位數據進行檢糾錯處理的需要,設計一個利用8位校驗碼,以實現(xiàn)該功能的算法邏輯,并通過FPGA實現(xiàn)。經過仿真驗證,該模塊具備檢測2位錯誤,糾正1位錯誤的功能,而且也能較好地滿足實時性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意義。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150201.htm引 言
隨著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作為現(xiàn)代高科技代表的航天工程,對星載計算機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由于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帶電粒子,星載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的電子器件會受到電磁場的輻射和重粒子的沖擊,其相互作用產生各種效應,其中單粒子反轉(SEU)效應的影響尤為明顯,它將引起衛(wèi)星工作的異?;蚬收?。這種錯誤若不及時進行糾正,將會影響計算機系統(tǒng)的運行和關鍵數據的正確性,造成程序運行不穩(wěn)定和設備狀態(tài)改變。
1 糾錯原理
漢明碼(Hamming Code)是由Richard Hamming于1950年提出的,屬于線性分組碼的范疇,其基本原理是將信息碼元與監(jiān)督碼元通過線性方程式聯(lián)系起來的,每一個監(jiān)督位被編在傳輸碼字的特定比特位置上。系統(tǒng)對于錯誤的數位無論是原有信息位中的,還是附加監(jiān)督位中的都能把它分離出來。(n,k)線性分組碼的生成矩陣G和校驗矩陣H分別為n×k和n×(n-k)維矩陣,其中校驗矩陣H決定信息位與校驗位的關系,在編碼和譯碼中都要用到。線性碼的最小碼距為d,即校驗矩陣H中任意d-1列線性無關,它與碼的糾錯能力有以下關系:
(1)檢測P個隨機錯誤,要求d≥e+1;
(2)糾t個隨機錯誤,要求d≥2t+1;
(3)糾t個隨機錯誤,同時檢測e(e≥t+1)個隨機錯誤,要求d≥e+t+1。
作為一種典型的線性分組碼,標準漢明碼的碼長n=2m-1,監(jiān)督位數為m,信息位數為k=n-m,最小碼距d=3,因此它的糾錯能力t=1,是一種常用糾單個位錯誤的編碼方式。還可以根據需要對標準漢明碼進行擴展,增加1個校驗位對所有位進行監(jiān)測,就得到擴展?jié)h明碼。1個(n,k)漢明碼經過擴展以后,就變成了(n+1,k)漢明碼。擴展以后的漢明碼d=4,t=2,e=1,可以糾正單個位錯誤,并檢測出雙位的錯誤。對64位的數據進行糾錯設計,滿足信息位數大于64要求的最短的標準漢明碼為n=26-1時的(127,120)碼,它具有7個監(jiān)督校驗位。根據漢明碼信息位刪減后其糾錯能力較之前不會降低的特性,將該碼的信息位縮短為64位,使用了(71,64)的刪減漢明碼。這里設計了一種7個校驗位同64個信息位的對應計算關系如圖1所示。
圖1中DA0~DA63為信息位;CC0~CC6為監(jiān)督校驗位。其中CCO是所有位于編號末位數為1列中信息位數據的奇偶校驗計算結果。與之類似,CCl對應于所有位于編號次低位數為1列中的信息位。同理,CC3~CC6分別對應了行號各位數為1行中的信息位數據。通過這個對應關系表,可以得出整個漢明碼的生成公式:
M=DG
式中:M為生成的(71,64)漢明碼矩陣,每個行向量是一組漢明碼;D為信息位數據矩陣行,64個信息位組成一個行向量;G成為漢明碼生成矩陣,可以根據上述的對應計算關系得出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