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MOSFET雪崩擊穿問題分析
M的經(jīng)驗表達式為
M=1/[1-(Vd/BV)n](7)
式中:BV為漏極同p-基極間電壓;
n為常數(shù)。
由式(4)及式(7)可得
1+γRb+(8a)
(8b)
1-=(1+γRb)(8c)
在“快回”點,由式(8a)和式(8b)得
Id,SB-Ido=(1+γRb)Ib,SB=+0.6γ(9)
由式(6)及式(7)得
Vd,SB=BV[1+Rb(γ+Ido/0.6)]-1/n(10a)
Vd,SB=BV[0.6/RbId,SB]1/n(10b)
由式(10b)得
ID,SB=Ic,SB+Id,SB=Ic,SB+=Ic,SB+Ib,SB(11)
式(11)說明,ID,SB為MOSFET漏極寄生三極管集電極在二次擊穿時的電流的總和。式(10a)表明,雪崩擊穿電壓隨著Ido或Rb增大而減小。式(10b)則給出了雪崩擊穿的邊界電壓。
大量的研究和試驗表明,Ic,SB很小。另外,由于寄生三極管的增益較大,故在雪崩擊穿時,三極管基極電子、空穴重新結合所形成的電流,以及從三極管集電極到發(fā)射極空穴移動所形成的電流,只占了MOSFET漏極電流的一小部分;所有的基極電流Ib流過Rb;當Ib使基極電位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寄生晶體管進入導通狀態(tài),MOSFET漏源極電壓迅速下降,發(fā)生雪崩擊穿故障。
雙極性器件在發(fā)生二次擊穿時,集電極電壓會在故障瞬間很短時間內(可能小于1ns)衰減幾百伏。這種電壓銳減主要是由雪崩式注入引起的,主要原因在于:二次擊穿時,器件內部電場很大,電流密度也比較大,兩種因素同時存在,一起影響正常時的耗盡區(qū)固定電荷,使載流子發(fā)生雪崩式倍增。
對于不同的器件,發(fā)生雪崩式注入的情況是不同的。對于雙極性晶體管,除了電場應力的原因外,正向偏置時器件的熱不穩(wěn)定性,也有可能使其電流密度達到雪崩式注入值。而對于MOSFET,由于是多數(shù)載流子器件,通常認為其不會發(fā)生正向偏置二次擊穿,而在反向偏置時,只有電氣方面的原因能使其電流密度達到雪崩注入值,而與熱應力無關。以下對功率MOSFET的雪崩擊穿作進一步的分析。
如圖1所示,在MOSFET內部各層間存在寄生二極管、晶體管(三極管)器件。從微觀角度而言,這些寄生器件都是器件內部PN結間形成的等效器件,它們中的空穴、電子在高速開關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會導致MOSFET的各種不同的表現(xiàn)。
導通時,正向電壓大于門檻電壓,電子由源極經(jīng)體表反轉層形成的溝道進入漏極,之后直接進入漏極節(jié)點;漏極寄生二極管的反向漏電流會在飽和區(qū)產(chǎn)生一個小的電流分量。而在穩(wěn)態(tài)時,寄生二極管、晶體管的影響不大。
關斷時,為使MOSFET體表反轉層關斷,應當去掉柵極電壓或加反向電壓。這時,溝道電流(漏極電流)開始減少,感性負載使漏極電壓升高以維持漏極電流恒定。漏極電壓升高,其電流由溝道電流和位移電流(漏極體二極管耗盡區(qū)生成的,且與dVDS/dt成比例)組成。漏極電壓升高的比率與基極放電以及漏極耗盡區(qū)充電的比率有關;而后者是由漏-源極電容、漏極電流決定的。在忽略其它原因時,漏極電流越大電壓會升高得越快。
如果沒有外部鉗位電路,漏極電壓將持續(xù)升高,則漏極體二極管由于雪崩倍增產(chǎn)生載流子,而進入持續(xù)導通模式(Sustaining Mode)。此時,全部的漏極電流(此時即雪崩電流)流過體二極管,而溝道電流為零。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可能引起雪崩擊穿的三種電流為漏電流、位移電流(即dVDS/dt電流)、雪崩電流,三者理論上都會激活寄生晶體管導通。寄生晶體管導通使MOSFET由高壓小電流迅速過渡到低壓大電流狀態(tài),從而發(fā)生雪崩擊穿。
4 雪崩擊穿時能量與溫度的變化
在開關管雪崩擊穿過程中,能量集中在功率器件各耗散層和溝道中,在寄生三極管激活導通發(fā)生二次擊穿時,MOSFET會伴隨急劇的發(fā)熱現(xiàn)象,這是能量釋放的表現(xiàn)。以下對雪崩擊穿時能量耗散與溫升的關系進行分析。
雪崩擊穿時的耗散能量與溫升的關系為
ΔθM∝(12)
雪崩擊穿開始時,電流呈線性增長,增長率為
di/dt=VBR/L(13)
式中:VBR為雪崩擊穿電壓(假設為恒定);
L為漏極電路電感。
電子鎮(zhèn)流器相關文章:電子鎮(zhèn)流器工作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