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SP 在克服各種挑戰(zhàn)的同時不斷發(fā)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186927.htm
新一代 WCSP 將側重于封裝的掩模組減少。掩模減少,可以實現更短的產品上市時間和更低的封裝成本。但是,必須要在不犧牲電遷移和 BLR 的情況下實現這種轉變。在 WCSP 中,我們習慣上認為最必需的一層是凸塊底部金屬層,其會減緩焊料中錫和 RDL 之間的反應。進一步來說,擴散阻隔層將會與重分布層混合,從而除去 UBM 層。
圖 1 晶圓制造廠 RDL(直接位于硅鋁焊盤上的凸塊)
設計。WCSP 供應商在從焊盤到區(qū)域陣列范圍 (area array pattern) 的什么地方構建布線所需的 RDL 存在爭議。晶圓加工廠方法(請參見圖 1)中,通常將一個額外增加的鋁層用于這種連接。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凸塊支持會占用很多的頂層金屬面積。
圖 2 凸塊晶圓廠 RDL(RDL 線跡上的凸塊)
最常見是使用銅的凸塊晶圓廠RDL(請參見圖 2)方法。這種方法具有更高的電流密度和可靠性,因為可以使用更厚的電介質和金屬層。凸塊晶圓廠 RDL 還允許將出貨晶圓分成不同的封裝類型,包括傳統(tǒng)的引線接合封裝或者 WCSP,其為產品開發(fā)階段理想的選擇,因為可以很容易地生產電氣特性的快速批量樣片。相同器件可以使用不同方法時,客戶會根據散熱額定值、單價以及最適合其應用的尺寸來選擇某種封裝。未來,隨著晶圓廠采用一些創(chuàng)新型銅工藝解決方案/結構,并增加更厚的電介質容量,業(yè)界對于從單獨凸焊廠向晶圓廠轉移的這一過程可能會進行重新評估。
另一個重要的挑戰(zhàn)是了解 RDL 布局對 RF 性能的影響。作為協(xié)同設計努力的一個部分,IC 處于平面布局說明時就必須對 RDL 進行設計,旨在優(yōu)化器件性能。另外,必須遵循一種結構化的協(xié)同設計方法,以保證電氣性能和機械可靠性,因為組件焊球的位置也在平面布局期間確定。多種封裝配置(WCSP、引線接合 BGA、倒裝片 BGA)中相同硅設計的使用,也可以在結構化協(xié)同設計嘗試期間確定。
隨著硅節(jié)點的技術進步以及裸片尺寸的縮小,我們必須注意其他一些挑戰(zhàn)。我們必須理解低介電常數 (low-k) 電介質的 WCSP 完整性、劃片街區(qū) (saw streets) 寬度減少以及多個晶圓廠和組裝廠的整合,目的是確保 WCSP 封裝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得到維持。
更多挑戰(zhàn)
測試。典型 WCSP 工藝的一個常見問題是缺少最終封裝測試。大多數情況下,最終電氣測試都是在凸塊回流后在晶圓層進行。因此,在制造過程的這一“后端”部分,必須進行高強度的目視檢查,其包括激光標記、切割和封裝。隨著這種封裝進入汽車和醫(yī)療行業(yè),工藝控制和質量檢查系統(tǒng)便成為必需。
晶圓承載。從合格制造到 SMT 組裝的整個過程期間,正確的 WCSP 器件承載都至關重要。為了確保 WCSP 生產期間較高的組裝良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將所有過程步驟都實現自動化,從而保證操作員晶圓承載從少到無。在合格檢查期間,在應力測試和電氣測試之間承載器件時,使用試片板等臨時載板可以幫助防止對器件的損壞。WCSP組件一般在切割成形以前以晶圓形式測試,其有助于避免承載單個封裝帶來的器件損壞。
隨著 WCSP 封裝厚度不斷減小來滿足終端客戶高度要求,晶圓承載變得越來越重要,同時也越來越富有挑戰(zhàn)性。更薄的 WCSP 封裝意味著更薄的晶圓,其在 WCSP 制造過程期間導致晶圓彎曲變形。另外,終端客戶 SMT 工藝必須能夠在沒有組裝損壞的情況下承載薄硅片。
未來趨勢
隨著 WCSP 的發(fā)展,我們將見證 TSV 互連技術的融合,其提供有源端到裸片后端的電氣連接。這種能力允許 IC 或者其他組件(MEMS、無源組件等)堆疊,從而構建起高集成度的芯片組或者系統(tǒng)級封裝 (SiP) 系統(tǒng)。
針對 CMOS 圖像傳感器 (CIS) 和 MEMS 產品的一些 TSV 型解決方案已經投產,同時將這種技術用于那些要求高性能、低功耗、異構功能集成、小體積和低成本的產品應用很有益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