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pryje"><nav id="pryje"><delect id="pryje"></delect></nav></meter>
          <label id="pryje"></label>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有關PROTEL使用技巧的問答

          有關PROTEL使用技巧的問答

          作者: 時間:2012-06-15 來源:網絡 收藏

          問 運行時老是被提醒“系統(tǒng)錯誤WINDOWS無法從A:讀取數據,非法操作……”。如此反復,直至重新啟動系統(tǒng)甚至死機,這是為什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190246.htm

          答 這說明您最近一次操作時曾打開過A:的文件且退出時未關閉。有對打開文件的記憶功能,每次開機時它會自動找尋上次退出前所打開的那個文件,若A:有此文件,則自動予以調入,否則就出現上述現象。以原理圖編輯為例,這種記憶被保存在WINDOWS子目錄中一個名為SCH.INI的文件內,打開它即可得以驗證。為避免此麻煩,每次打開過軟驅中的文件后,記住關閉此文件(菜單是:File-Close)再退出系統(tǒng)(File-Exit);也可以關閉Options-Preferences…中的“Save Defaults”。當然,后一種方法會對其它方面的使用帶來少許影響。

          問 為什么有時會找不到繪圖和布線工具條?

          答 這往往是由于調整顯示器分辨率造成的。假如您現在的顯示分辨率為1024×768,則兩個快捷工具條就已被您拖到了畫面的邊緣。若此時把分辨率調整為800×600,則由于這時實際所能顯示的畫面變小,原來已在邊緣的工具條勢必被“擠”到畫面以外,導致工具條“失蹤”。因此,在把分辨率由高調低之前把工具條拉到畫面中部即可解決這一問題。另外,顯示器分辨率的調整以及在WINDOWS系統(tǒng)中改變字體的大小均會造成這一現象,還會影響某些對話框內字符的完整性。

          問 數字系統(tǒng)的原理圖上,經常要在集成塊引腳名或網絡標號的字母上方畫橫線,如WR、RESET等,PROTELFORWINDOWS能否做到?如何實現?

          答 PROTELFORWINDOWS中有此功能。在原理圖或其元件庫的編輯中,遇到需要在網絡標號或引腳名等字符上方劃橫線時,只要在輸入這些名字的每個字母后面再補充輸入一個“”號,PROTEL軟件即可自動為您把“”號轉為前一字母的上劃線。這種方法絲毫不影響將來網絡表和印板設計系統(tǒng)對其原意的識別。

          問 原理圖上各連線畫得清清楚楚,但在作“ERC”檢查時總被提示出錯,或建立網絡表后發(fā)現某些引腳沒連上,或是據此設計出的PCB上對應焊盤之間沒連上??傊?,原理圖有連接,可印板圖自動布線時卻沒有對應走線。這是什么原因?

          答 這是設計者最常遇見的也是最難自我察覺的問題,原因有以下幾種:(1)原理圖繪制時沒能嚴格區(qū)分繪圖工具條(Drawing Tools)和布線工具條(Wiring Tools)這兩者所畫出的直線的區(qū)別。前者所繪的直線是“圖畫”意義上的直線(Line);后者所繪制的直線才是具有“電特性”意義上的連接導線(Wire)。遺憾的是,軟件所給的兩者的缺省顏色太接近,以至于設計時很容易混淆。如果僅僅是繪制原理圖,即使混淆兩者也無妨,但要用這種原理圖來提取網絡表,則混入“Line”的對應兩點間必定連接不上。PROTEL給出前者的目的是供用戶在圖面上繪制一些與布線無關的圖案等,換言之,如果與布線無關的線條用了“Wire”繪制,同樣也會在布線時被提示出錯。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在放置這兩種線中的任一種時把缺省色改為其它色。

          (2)繪制“Wire”時,線畫長了,以至于越過元件引腳端點與引腳線重疊。避免這種現象可在為每個元件連線時點選該元件,使之顯示出外廓虛線。PROTEL的“ERC”功能可以查出此類毛病(菜單是:File-Reports-Electrical Rules Check……)。

          (3)柵格(Grids)選項設置不當,其中柵格捕捉精度(Snap)取得太高,可視柵格(Visible)取得較大,導致繪制“Wire”時稍不留神就在導線端點與引腳端點之間留下難以察覺的間隙,PCB設計時必然缺線。例如,當Snap取為1,Visible取為10時,就很容易產生這種問題。這種設置可在菜單Options-Sheet…所打開的Grids對話框中查找。另外,自己編輯庫元件的過程中,在放置元件引腳時如果把柵格捕捉精度取得太高(具體在菜單“Options-Workspace…”調出的對話框中)同樣也會使得該元件在使用中出現此類問題,所以,進行庫編輯時最好取與原理圖編輯相同的柵格精度。

          (4)在編輯原理圖庫中的元件時沒有注意引腳的首尾之分(首端是指應當靠近元件圖案的一端;尾端指遠離元件供導線連接的那一端),導致凡使用了這種元件的地方在原理圖上看似被導線連上了,實質上卻是連在了引腳的首端,實際布線時當然無法連接上。這種問題可這樣考慮:由于每個引腳的引腳名(例如VCC)必定是引腳的首端,故把帶引腳名的端子落在元件圖案內即可。為此,在編輯元件庫時應把各引腳(Pin)的“Show Name”項打開,顯示出各管腳名,以此作為標識。

          問 電源或接地在PCB布線時經常發(fā)生混亂,如某些該接電源或地的地方沒接上,甚至出現電源正端與地短接的嚴重問題。舉例說來,原理圖中各處的電源地(Powerground)符號“”畫得很明白,可實際布線時PROTEL卻并沒把標了這種符號的各點連到電源地端,反倒是有些點竟被連在了電源正端。另外,原理圖上標了“”的端點往往也沒能接于電源輸出的對應端。這是為什么?

          答 出現這類問題的關鍵在于原理圖繪制時只注意到正確“圖形”的獲得,而忽視了對這些圖形符號電特性(主要是網絡名)的準確定義。要知道,PCB自動布線軟件并非依據原理圖中各個圖形的識別來布線的,而是依據在原理圖中放置這些圖形的時候給這些圖形所起的名字來布線的。換言之,若在放置電源地(Power Ground)符號“”時您沒給它賦予“GND”的名字,而是沿用了放置其它部件時所用的名字,那么,實際布線時該點必定不會被連到“GND”,而被連接到它實際所用名字所指定的網絡。如果在放置電源地(Power Ground)符號時給了它一個“VCC”的名字,則勢必出現電源被短接的問題。這個問題可在使用菜單“Place-PowerPort”或快捷工具條放置電源端子時,觸發(fā)一下“Tab”鍵,調出每一次被放置的電源端子的屬性(Attributes)對話框,在選擇好圖符形式(Style)的同時,千萬別忘了在“Net”欄目中賦予它一個正確的名字。

          原理圖上標了+5V、+VCC()的端點往往也沒能接于電源這一問題看似與上述分析相同,其實這兩類問題還是有區(qū)別的。該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沒能搞清PROTEL元件庫所給出元件的電源端子的缺省表達形式,這些缺省形式有:VCC、VSS、GND、VPP、VEE、VCC1、VCC2、VCCA等等,可見,+5V、+VCC根本不在此之列,故您的電源輸出端子若用“+5V、+VCC”命名,那么,所有元件的電源端都將無法連接到它們上面。值得注意的是,PROTEL軟件為了原理圖圖面的簡潔美觀,多數庫元件的這些端子在原理圖上是不顯示(Hidden Pins)出來的,這就更增加了這一問題的隱蔽性。除此而外,元件上還有不少非電源端子需要接高電平(例如多輸入“與”門、觸發(fā)器的置1端等),在給這些端子接電源獲得高電平時也務必要注意與元件電源端子和供電電源端子所用名稱的一致性。

          問 從PROTEL自己的原理圖庫(Device.LIB)提取的諸如三極管(NPN、PNP)、電位器(POT2)等元件用在原理圖上,同時也給它指明了PROTEL自己的封裝圖庫(Pfw.LIB)中對應的封裝(Footprint)形式(例如給三極管指定了TO-126、TO-220等形式的封裝;電位器被指定了VR1、VR2…等封裝),但是,在PCB設計中用網絡表來放置元件(菜單是:Netlist-Load…)時,總會出現“丟失引腳(Missing Pin)”的提示。仔細審核PCB圖上的連線,會發(fā)現三極管的三個引腳均未被連接;電位器總有一個引腳懸空。這是什么原因?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PROTEL 使用技巧 問答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
          看屁屁www成人影院,亚洲人妻成人图片,亚洲精品成人午夜在线,日韩在线 欧美成人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