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DS80C320單片機軟核設計
3.1時序設計
在DS80C320單片機的資料里面只有外部接口的時序介紹,對于內部的信號執(zhí)行則沒有說明,因此需要重新規(guī)劃,本軟核對DS80C320的時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按照黑盒子的思想,加入了流水線的技巧,對其時序的設計如下:
對于普通指令的執(zhí)行過程,內部時序劃分如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192101.htm
這是一條單字節(jié)單周期指令的執(zhí)行過程,在C1的上升沿開始譯碼以及查找本指令的長度周期表,同時,數據總線上面是正在回寫的上一條指令的結果;到了C2的上升沿,數據總線和地址總線的控制權就回到了本條指令的手里,這個時候地址總線用來發(fā)送需要讀取的數據的地址,數據總線則做好從發(fā)送數據到接收數據的準備,這個動作由CPU控制模塊完成;然后在C3的上升沿,被選中模塊根據地址總線和控制總線讀出相關數據并送入數據總線,在這以后的一個時鐘長度的時間里面,ALU接到了數據,然后在C4的上升沿,開始執(zhí)行數據處理,同時,CPU控制模塊再次改變地址總線和控制總線的內容,并發(fā)布寫信號,提示開始被選中讀數的模塊放棄對數據總線的控制權,以及被選中的存儲結果的模塊分析寫入類型,作好接收數據的準備,ALU在計算完成之后就將結果放到數據總線,等待下一個周期的C1開始將結果寫入相關位置;
總之,本設計充分利用了數據總線的資源和流水設計的技巧,將本來需要6個時序的操作簡化為4個就完成了,時序緊湊,速度快;同時采用了分布式處理的思想,大大簡化了CPU控制模塊的功能,只發(fā)布控制信號,具體哪個模塊需要執(zhí)行什么功能由該模塊自行根據控制信號來判斷,有利于避免由于局部功能太過集中而造成的芯片局部過熱的問題;
3.2指令長度周期表的設計
指令長度表主要是用來控制取指令,以及辨別指令代碼和指令參數;而指令周期表則主要是用來控制指令執(zhí)行的時間,這兩個表可以簡化對指令執(zhí)行的控制。一般這個過程由ROM模塊根據已經讀取的指令來查表,然后根據查表的結果和時序情況來處理分析,產生一系列控制信號,并發(fā)送給CPU控制模塊,這樣做的好處主要是避免CPU控制模塊與指令以及數據打交道,減少其輸入輸出端口數目;
指令長度周期表的設計是和讀取方式息息相關的,本設計使用自己單獨構建的表,并且一分為二,處理方式是為:index={lsb_3, ir[7:4]},其中l(wèi)sb_3的含義為:對于指令的低三位(ir(2 downto 0)) 規(guī)則為:8-F=>7,6-7=>6,0-5不變化。兩個表使用相同的讀取方式,這樣既可以簡化結構,將查找空間降低為7位,又可以提高查找速度;
3.3 PC異動編碼的作用
在單片機內部,PC是需要不停變化的,不僅所有的跳轉類指令都需要改變PC的內容,而且中斷類指令還需要完成PC的出棧以及入棧操作;因此,有些模型里面對PC的處理異常復雜,基本上是對每條指令詳細規(guī)定PC的變化;本設計在這方面的處理采用了編碼的技巧來提高速度;
首先分析編碼的可能性,雖然很多指令可以改變PC的內容,但是對于PC來說,除了正常的加1操作,其它的變化方式只有如下幾種:
其中pmem1和pmem2為指令參數,來自于ROM模塊;PC_OUT為堆棧中的PC內容。
剩下的難題就是由誰來發(fā)出這個編碼,對于所有的跳轉類指令以及中斷類指令,每條指令的跳轉條件是不相同的,需要一一判斷,本設計就巧妙的利用了ALU模塊來處理這個編碼,ALU模塊計算的時候也是需要對操作進行判斷的,因此,只要添加一小段代碼就可以讓其完成發(fā)送編碼的功能;
PC編碼的方式大大簡化了PC模塊的操作,使得程序更加規(guī)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