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芯片真實水平,與世界頂尖差多少?
總體來說,中國軍用電子元器件國產化率比較高,但還有20%左右需要進口,其中大部分通過特殊渠道是比較容易買得到的。但的確有些高端的產品難以買到,主要集中在高端DSP、高端AD/DA變換器等領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805/380036.htm最近中興公司被美國政府禁售電子元器件,網上對我國的電子元器件行業(yè)的討論突然多了起來,各種自媒體也批量制造大批文章,但是很多消息并不準確。我覺得我應該寫點什么了。
本人是無線電專業(yè)本科,留學的通訊碩士專業(yè),近二十年都做通訊行業(yè)的研發(fā)和管理工作,以軟件為主,硬件也長期接觸供應鏈,平時注意搜集電子元器件行業(yè)的新聞,所以有一些心得。由于本人實際上不屬于電子元器件行業(yè),文章中有差錯在所難免,不過我相信大方向是不會錯的。
總體來說,我國電子元器件行業(yè)近年來進步很大,尤其在軍用電子元器件上,但是行業(yè)整體仍然面臨很多挑戰(zhàn),不缺錢,主要缺技術積累,缺人才,仍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對我國電子元器件行業(yè)的前景,我是謹慎樂觀的。
什么是電子元器件
電子元器件所包含的產品范圍非常廣闊,從用量最大的各種電阻電容電感,到各種集成電路(CPU,FPGA, DRAM, Flash閃存芯片等等),再到各種屏幕,各種接插件,連接器,各種光電元器件,感光元器件,攝像頭模組,各種電機,麥克風,各種射頻元器件(射頻功放,濾波器,分頻器,開關器件,天線,電纜等等),各種傳感器,各種功率器件,等等等等,甚至一些生產電子產品的材料都算,范圍超過一般人想象。當前世界上正在量產的電子元器件SKU有兩三千萬種,如果加上過去幾十年間人類總共生產過的電子元器件,估計SKU有1.6億種以上。
電子元器件的生產廠家全世界也有大大小小數千家。有大廠如三星和英特爾,員工數十萬人,也有小廠只有幾個人(這還不算我國大量的山寨企業(yè))。是的,有些歐美名牌射頻天線和波導產品的生產企業(yè)員工只有十幾到幾十個人,名副其實的作坊式企業(yè),但技術都有獨到之處。
從生產廠的投資額來講,需要投資最大的是擁有最先進工藝的集成電路廠和各種屏幕廠,投資額基本在數百億人民幣到一千多億人民幣,這是建設一個廠的價格!當然,如果不選擇最先進的工藝,投資額要小很多。實際上大部分的集成電路產品并不需要采用最先進的工藝,這點我下面詳細講。
大量的電子元器件品種并不需要像生產集成電路那樣的生產設備,也不需要那么大的投資。這些電子元器件說白了就是對金屬和一些材料的高精度加工,但要做好并不容易。下面舉幾個例子:
我們最常見,最低檔的,電子產品中用量最大的電阻和電容。普通民用的電阻和電容有兩大特點:
第一,需求量極大,每個電路板少則用幾十顆,多則用幾千顆。第二,價格極其低廉,貼片電阻和電容都是用紙帶包裝卷在圓盤上賣,可以直接用在SMT機的進料口上,國產貨通常五千,一萬顆一卷的賣十幾元到幾十元。沒錯,每顆的價格還不到人民幣一厘錢。
但是,請記住,無論這類元器件有多便宜,只要焊到你的電路板上,只要有一顆壞了,就會讓你整個電路板報廢,無論你的電路板有多值錢。所以,我國的電子產品生產大廠,盡量避免使用國內小廠的電阻電容產品,寧愿使用進口的如三星,TDK等名牌廠家的產品,因為實在承擔不起損壞的風險。
TDK和三星等名牌廠家的電阻電容,雖然他們的生產廠投資都不像集成電路那么大,我國中小企業(yè)一樣能投資得起,但在材料配比,生產工藝方面人家也有長期的積累,人家就是能生產幾百億顆都保證質量的一致性,次品率極低。這是國內廠家所達不到的。據說有國內廠家去挖日本和韓國的電阻電容工程師,人家給多少錢都不來。所以雖然這類產品非常簡單,但直到現在國內廠家在質量上還是趕不上歐美日韓臺企業(yè)的產品。
今年年初以來,由于種種原因,國內國際的電阻電容產品價格暴漲了好幾倍,華強北又暴富了一批炒貨的人,我國各大電子產品生產企業(yè)非常頭疼卻沒有辦法。
再舉一個例子,射頻濾波器和波導類產品。這類產品除了有幾個大廠外,還有大量的歐美日中小企業(yè)生產。這類產品是通過電磁波的輻射,傳播,反射,感應等原理來工作的,基本上就是金屬材料加工而成。在一個電路板上有幾條導線排成特殊的形狀,有特殊的尺寸,封裝到外殼里,焊接到電路板上就能起到濾波器的作用。這類產品的生產設備也簡單,也不需要大量投資,我國中小企業(yè)也投資得起。 但是,為什么金屬線排成這樣就能濾波?為什么形狀稍微變化一點性能就急劇下降?這里面有大量的基礎知識和經驗積累,即所謂的know-how,那些歐美名牌企業(yè)都是積累了幾十年的經驗,有他們的核心技術,我國在這方面積累實在太少 。歐美日這類企業(yè)往往養(yǎng)著一批有多年經驗的老工程師,五六十歲的都有,人家一輩子就干這個,生活平靜,一心做技術.這樣的人靠砸錢是很難挖出來的.。 這里我想問一下國內的電子產業(yè)或者IT產業(yè),中國有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能讓五六十歲的普通工程師安心做技術,同時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么? 中國媒體上凈是”30歲的總裁身價十幾億,你再不創(chuàng)業(yè)就晚了” “存款幾千萬才能財務自由”……有幾個工程師能安心到五六十歲還做技術? 有幾個企業(yè)愿意養(yǎng)這樣的老工程師?
總之,電子元器件的品類太多了,即使是生產廠投資不大的,我國也缺乏技術積累,沒有辦法很快趕上去。關鍵是缺乏這方面的人才,很多時候,人才靠錢來挖都是挖不到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