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pryje"><nav id="pryje"><delect id="pryje"></delect></nav></meter>
          <label id="pryje"></label>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yè)界動態(tài) > 三星臺積電生死鏖戰(zhàn),中芯國際如何突圍

          三星臺積電生死鏖戰(zhàn),中芯國際如何突圍

          作者: 時間:2021-06-04 來源:史秘師 收藏

          全球芯片戰(zhàn)爭已經處于白熱化階段,的鏖戰(zhàn)愈演愈烈。而我們的,終于迎來了絕佳的發(fā)展機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2106/426137.htm

          鏖戰(zhàn),誰能笑到最后?

          在芯片制造領域,是一對老冤家。如今,三星又有了新的招數(shù)。 有消息稱,三星電子計劃未來十年投資133萬億韓元(約1160億美元),擴大其邏輯芯片和芯片代工業(yè)務。

          1622763006349393.jpg

          隨著我國芯片被美國“卡脖子”,越來越多的同胞開始關注芯片發(fā)展,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三星為什么要大力在芯片研究和代工領域挑戰(zhàn)臺積電。

          要想了解這些,我們首先要知道臺積電是如何崛起成為芯片制造領域的霸主的。

          上世紀80年代美日半導體之戰(zhàn)時,大多數(shù)半導體企業(yè)都是將芯片的設計、制造、封裝、測試作為一個開發(fā)整體也叫IDM模式。

          不管是英特爾還是日本的尼康、東芝都是這樣的企業(yè)。所以以前的半導體產業(yè)準入門檻極高,要技術資金雙投入才能制造出一流的企業(yè)。

          那個時候對于我國來說,半導體產業(yè)鏈就是一座大山,我國和西方技術少說也有幾十年的差距。美國開始研發(fā)64KB存儲芯片的時候,我們還在研究1KB。


          此時美國在半導體領域被日本揍的是節(jié)節(jié)敗退,美國專家預測美國半導體市場份額可能在90年代會從70%跌到30%左右。

          這對于一直耀武揚威慣了的美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而且挑戰(zhàn)自己的還是頭號小弟日本。所以美國開始主動干預,首先聯(lián)合全美14家頂尖的半導體領域的公司組成了美國半導體制造技術聯(lián)盟,美國國防研究局砸錢給他們一起搞研發(fā)。

          其次美國一系列對日本半導體的制裁接踵而至,先是說日本芯片威脅美國國土安全,后是借著東芝賣蘇聯(lián)機床開啟了對日本半導體的“血腥清洗”。

          第一步讓日本開放市場,第二步征收高額關稅、第三步逮捕日本企業(yè)高管,第四步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讓日本無法在消費半導體發(fā)力。這一系列行為看起來是不是特別熟悉?

          制裁完之后,美國又開始扶持能制約日本半導體的對手,一個是三星,另一個就是臺積電。三星延續(xù)了IDM模式,目前也是世界最大的IDM公司,而臺積電走向了與之相反的另外一條路。

          張忠謀作為臺積電的締造者,決定將芯片設計和制造拆分出來,臺積電從1987年開始專心從事芯片制造領域,成為了最大的代工公司。這大大降低了芯片產業(yè)的準入門檻,依托于這種模式,一大堆頂尖的芯片設計公司出現(xiàn),例如AMD、高通、蘋果、華為海思等。而這種代工模式叫做Fabless模式。

          但這里面有個小插曲,其實Fabless這套模式的設計者是叫曹興誠。比起張忠謀這個年少成名留洋過海,哈佛MBA畢業(yè),25歲坐上德州儀器第三把交椅的大佬來說,曹興誠就是個“弟中弟”。

          后來曹興誠成為了聯(lián)華電子的一把手,那時候的曹興誠對張忠謀仰慕已久,所以1984 年給在美國的張忠謀發(fā)了自己策劃的《擴大聯(lián)華電子》企劃書,詳細闡述了自己對半導體產業(yè)的理解,也提出了“晶圓代工”Fabless概念的雛形??上У氖沁@份計劃發(fā)出后杳無音訊。

          第二年,張忠謀從德州儀器請辭離開美國,回到臺灣當工研院的院長,也成了曹興誠的老板。次年張忠謀竟然宣布創(chuàng)辦“史上第一間晶圓代工廠”臺積電,建設方案就是曹興誠自己曾經遞給張忠謀的那份企劃書的模型。曹興誠怒發(fā)沖冠,多次公開指責張忠謀,但是張忠謀一言不發(fā)。


          不過曹興誠的怒火沒有平息,反而越燒越旺,帶著自己的聯(lián)華電子也開始進軍晶圓代工領域,并扶持起芯片設計公司聯(lián)發(fā)科。

          聯(lián)華電子在曹興誠的領導下發(fā)展迅速,甚至和臺積電硬拼,通過并購和合作占據(jù)代工市場40%的份額,成為僅次于臺積電的芯片代工企業(yè)??上н@種輝煌并沒有持續(xù)很久,原因是臺積電在技術上得到了重大突破。

          臺積電的起點一開始就比聯(lián)華電子高了很多,從創(chuàng)立之初就獲得了英特爾和飛利浦的支持,得到了豐厚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加上以前德州儀器的很多伙伴紛紛加入臺積電,例如蔣尚義和梁孟松讓臺積電在技術上大放異彩。隨著在銅制程工藝和EUV光刻機的突破,臺積電迅速崛起,不過這兩項技術到底有什么特別的?

          銅制程工藝的原理,是利用銅導線電阻值小,單位面積可承載較大的電流,可以生產電路更密集的芯片。在此之前芯片都是使用鉛導線,因為銅的抗電子遷移能力比鉛好太多,可以大幅度提高芯片的穩(wěn)定性,所以用銅替代了鉛。

          所以銅制程技術在半導體制程設備中也十分關鍵。因為涉及到芯片的薄膜沉積、蝕刻、電化學電鍍及化學機械研磨,要造出納米級別的銅絲,其制造工藝極為復雜。

          不過在此之前,銅制程的技術專利都掌握在IBM和摩托羅拉公司手中,而IBM一直都是通過技術讓臺積電成為其附庸,而在2003年臺積電率先開發(fā)出比IBM更成熟更先進的銅制程技術,一下擺脫IBM的掣肘。IBM無奈將自己的芯片代工技術打包送給別人,退出代工市場。


          攻克銅制程工藝之后,臺積電的技術大佬林本堅帶領的技術團隊,開始研發(fā)浸入式光刻技術。在芯片128nm轉64nm的制造過程中,光刻機巨頭都意識到想要制造更小的芯片,一定要將紫外線光源的波長從193nm減小到157nm,所以日本尼康等企業(yè)斥巨資開始投入研究。但是林本堅覺得如果通過光源成本太高,可以利用液體光刻膠折射,可將紫外線的波長縮小到157nm。

          可惜的是林本堅研發(fā)的技術沒有得到廣泛認同,尤其是各個國家都在干式光刻機投入巨資研究縮小光源的方法,大量的“沉沒成本”最后成了技術的“面子之爭”。甚至當時臺積電的COO蔣尚義讓林本堅“不要攪局”,但此時ASML提出愿意嘗試,僅僅兩年就成功走向輝煌,將尼康打得體無完膚。

          新的銅制程技術和新的光刻機技術讓臺積電瞬間大放異彩,2004年就奪下了全球超過一半的代工訂單。反觀聯(lián)發(fā)科并沒有類似的技術出現(xiàn),而曹興誠本人也陷入了一些麻煩之中。曹興誠為了保住聯(lián)華電子,只能忍痛離開自己注入心血的聯(lián)華電子,也徹底失去了超越臺積電的可能。

          相比較聯(lián)華電子的落寞,臺積電此時是意氣風發(fā),兩項技術的出現(xiàn)一下讓臺積電成為半導體領域的霸主。臺積電沒了對手自然就容易墮落。

          那三星又是如何跟臺積電杠上的呢?

          三星之前一直在搶奪日本尼康CRAM芯片的市場,CRAM芯片是一種具備儲功能的芯片,原理是利用金屬硫化物具有優(yōu)異量子尺寸效應,在加不同強度和不同時長的電脈沖,使其在不同程度電流焦耳熱的作用下,分別呈現(xiàn)出不同電阻特性來實現(xiàn)的。

          簡單理解就是金屬硫化物在吸收一定的電脈沖的能量發(fā)熱時,會實現(xiàn)多種狀態(tài)的結晶態(tài)或者非結晶態(tài)的變化。因為各種狀態(tài)下的電阻不同,所以通過電阻差異,電腦可以分析出儲存的內容。

          在1997年三星通過反周期投資,賠本賺吆喝迅速搶占了絕大多數(shù)的CRAM芯片市場,成為CRAM的霸主。而此時三星擁有了龐大的資金鏈,加上之前的技術儲備,開始進軍芯片代工領域。因為所有芯片公司都意識到了“晶圓代工”Fabless的優(yōu)勢。

          三星通過游說高通和蘋果獲得了第一筆訂單,而此時臺積電的 CEO 蔡力行暫緩了 40 nm 先進技術設備的采購,同時大幅裁員,內部出現(xiàn)動蕩,臺積電的核心成員梁孟松憤怒出走。

          反觀三星借此機會將梁孟松等一眾技術大佬高薪挖入三星,同時聯(lián)合蘋果 等公司共同研發(fā)出“蜂鳥”手機芯片。蘋果將其用于初代 iPad 與 iPhone4的制造 ,三星則用于手機,至此三星的芯片代工產業(yè)名聲大噪。

          臺積電身陷內憂外患之中,退休很久的張忠謀被迫重新掛帥出征,通過回聘曾經辭掉的員工,后大力投入研發(fā),勉強穩(wěn)住了局面。因為三星為了自己的手機市場開始擠壓蘋果的芯片制程,所以蘋果開始選擇別的企業(yè)替代三星。而三星也因為在代工過程中,偷學別家企業(yè)的專利,用在自家產品身上來搶奪市場,口碑急劇下滑。


          而臺積電逆勢而生,建立新的技術研發(fā)團隊“夜鶯部隊”三班倒進行研發(fā)工作,重新?lián)寠Z訂單,在14nm芯片制程中擊敗三星,獲得大量訂單,又在7nm、5nm制程率先取得優(yōu)勢,現(xiàn)在在3nm發(fā)力。

          這種情況下,三星自然也是不甘落后,于是就有了三星電子133萬億韓元的芯片代工升級計劃,相當于是繼續(xù)向臺積電宣戰(zhàn)。就在這兩家打得熱火朝天時,我們的可以說是迎來了發(fā)展良機。

          能否逆勢崛起?

          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也是世界頂尖的芯片制造商,世界排名第五,背靠中國龐大的市場和資金支持,可以說得天獨厚。但是目前中芯國際剛剛達到14nm芯片制程工藝,綜合來看比起臺積電和三星還有不小的差距。另外,中芯國際和臺積電也有不少糾葛。


          1977年中芯國際的創(chuàng)始人張汝京入職德州儀器,成為張忠謀的下屬。兩人一直在德州儀器共事了近十年,私人關系極好。

          但是張忠謀回到臺灣創(chuàng)辦了臺積電以后,發(fā)展得越來越好,張汝京也心動了,在1997年辭去德州儀器的工作,創(chuàng)辦了“世大半導體”。在德州儀器一群老友的支持下,世大發(fā)展迅速。但即將騰飛的世大引起了張忠謀的注意,以50億美元強行收購世大。而張汝京對于收購一事,一開始一無所知,事后極為窩火對張忠謀充滿怨恨。

          張汝京氣不過全家移居上海并在開曼群島注冊了中芯國際,通過挖張忠謀的墻角,獲得了大量技術和人才,并在大陸建廠,促使中芯國際快速發(fā)展。

          隨著中芯國際的發(fā)展,專利成為了最要命的問題。臺積電發(fā)起了對中芯國際的訴訟,第一次訴訟從2002年一直折騰到2005年。最終中芯國際和臺積電達成庭外和解。

          但2006年臺積電又開始了對中芯國際的第二次訴訟,原因是中芯國際未經允許使用了臺積電90nm技術,這次官司又是三年,最后還是以庭外和解告終。但這次中芯國際要在4年內支付2億美元現(xiàn)金給臺積電,臺積電將持有中芯國際10%股份,而且張汝京必須離職。

          一系列的打擊導致中芯國際險些分崩離析,技術差距越拉越大。但是隨著我國對芯片領域的需求越來越大,中芯國際的重要性也開始日益凸顯,2014年中芯國際和長電科技合作,并獲得300億人民幣的基金投資。

          2015年中芯國際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實現(xiàn)28納米芯片制程的企業(yè);2016年原臺積電的大佬蔣尚義加入中芯國際;2017年梁孟松結束和三星的工作契約后加入中芯國際領導研發(fā)工作;2019中芯國際就28nm、14nm、12nm等芯片已進入規(guī)?;慨a階段,新一代的7nm芯片技術的開發(fā)也已經完成。

          可以說,中芯國際的發(fā)展態(tài)勢越來越好,但卻引起了美國的注意。2020年12月18日,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一系列先進的半導體設備都無法采購,這對于中芯無異于致命打擊。此外,美國還對中國很多企業(yè)實施制裁,讓中國高端半導體行業(yè)陷入困境。

          但令美國有沒有想到的是,全球芯片短缺危機居然在2021年爆發(fā)了,就連美國自己也沒有躲過這一波。因此美國放松了對芯片制造設備的管控。中芯國際很有可能迎來絕佳的發(fā)展機會。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依賴美國技術的前提下,我國的芯片制程工藝能力只能在90nm左右。但是先進技術是買不來的,所以必須還是需要自研。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應該“感謝”美國,因為美國讓我們知道了我們在精密加工和制造領域和對手的差距,尤其是芯片領域的差距,從而促進我們更加大力發(fā)展。

          看到差距才能進步,而且我們也不需要妄自菲薄。雖然先進工藝存在差距,但我們是全世界唯一一個能獨立制造芯片的國家,在任何工藝都不依賴國外技術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制造出90nm的芯片,這一點美國、日本、韓國都做不到。

          因為龐大的市場需求,2020年一年中國就進口了3800億美元的芯片,激增了約14%。龐大的市場需求必然會促使企業(yè)加速研發(fā)。

          隨著摩爾定律發(fā)展到極致,硅基芯片研究速度放緩,目前全世界只有臺積電、三星、英特爾、中芯國際沒有放棄7nm以下的芯片制程研究工作。

          目前國家在“十四五”規(guī)劃建議提出,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完善國家科技治理體系,優(yōu)化國家科技規(guī)劃體系和運行機制,其中就包括加大研發(fā)投入,健全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對基礎前沿研究的支持。戒驕戒躁,徐徐圖之,實現(xiàn)科技強國的夢想其實并不遙遠。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
          看屁屁www成人影院,亚洲人妻成人图片,亚洲精品成人午夜在线,日韩在线 欧美成人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