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金額約450億元!中國能建與無錫市簽約磷酸鐵鋰儲能電池等項目
目前,布局新型儲能成為多地加快推進的產業方向,僅9月份就有21個省市發布50余條儲能相關政策,涉及儲能補貼、新型儲能項目、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化、新能源配儲等多個方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2311/452497.htm??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天眼查平臺查詢發現,過去一年,全國新增超過6萬家儲能相關企業,其中,廣東、浙江分別新增超7000家、4000家。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布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動力和儲能電池合計產量為533.7GWh,同比增長44.9%,其中動力電池產量占比約92.1%。
??從儲能項目招投標情況看,規模增長和價格降低是主要特征。最新數據顯示,在9月公布的招標、中標信息中,儲能EPC招標單月規模首次突破10GWh,儲能系統招標集采量超過2/3,不過項目價格競爭明顯,9月儲能EPC中標均價1407.47元/kWh,同比下降25%,儲能系統中標均價993.01元/kWh,持續下行,2小時磷酸鐵鋰儲能系統最低中標價格跌破900元/kWh。
??在新型儲能裝機中,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具有絕對優勢。今年以來,鋰離子電池原料碳酸鋰價格下降明顯,對行業影響較大。因此,在目前企業技術路徑相對類似情況下,行業快速擴張期面臨著企業“拼價格”的短期節點。
??受訪專家認為,新型儲能逐漸加入到新型電力體系中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從需求端也帶來了大的市場空間,但目前的問題是,市場空間預期下,不少跨界新企業擠入這一賽道,短時間內帶來了產能過剩,最大的表現是高庫存和降價。
行業競爭加劇
??電池材料成本是儲能電池成本中最主要的部分,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其中,正極材料的成本最高,磷酸鐵鋰是關鍵材料。
??今年以來,磷酸鐵鋰產能迅速擴張,現貨市場價格持續走低。去年3月,磷酸鐵鋰現貨價格達到15萬元/噸并持續高位運行,今年以來,磷酸鐵鋰現貨價格出現超50%的下跌,根據同花順數據,截至10月16日,國內磷酸鐵鋰現貨價報6.84萬元/噸。
??從原材料端看,碳酸鋰價格“跳水”也十分明顯。根據上海鋼聯最新數據,今年9月22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18.25萬元/噸,今年再次低于20萬元/噸的價格。而在去年11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曾達到近60萬元/噸的高點。
??“國內最早驅動產業鏈原材料上漲的是電動車動力電池的產能釋放,逐漸傳導到上游,但今年價格開始逐漸回歸。不過價格傳導效應有一個滯后期,此前一些企業為了儲備原材料,在價格高位時增加原料庫存,但目前終端市場價格根據現有原料價格下降,企業增加了生產成本,市場利潤降低?!敝袊?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財稅貿易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韋福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現在的電池原材料價格計算,目前儲能電芯成本較去年價格高位下降超50%,產能也大規模釋放。上游的原材料價格變動直接傳導到下游產業鏈,正在往規?;瘮U張階段發展的新型儲能產業受到明顯影響。
??新型儲能,即除傳統的抽水蓄能之外的其他儲能方式,類似超大號的“充電寶”,在風光等新能源大發時或者用電低谷時及時充電,在風光等新能源出力小或者用電高峰時快速放電,能有效平衡發電和用電“時間差”。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新型儲能價格漲得太高,投入過大,導致節點性的過剩,但新型儲能前景很好,目前的產業發展規模仍然微不足道,要理清短期困難和長期形勢。
??“各地加快新型儲能布局、最終形成產能是儲能產業發展過程的必經之路,目前行業從商業化初期向規?;l展,還需要降低成本、突破技術、優化商業模式,目前成本還是太高,對新能源企業尤其是車企來說仍然有成本壓力?!绷植畯娬f。
??一些現實的困難是,中國新型儲能產業產能全部在國內消化很難長期持續。同時,磷酸鐵鋰電池原材料主要依賴于澳大利亞、南美的鋰礦資源,鋰礦原料價格波動會對國內產業鏈帶來利潤空間的擠壓。
??作為大宗商品,儲能原料價格波動不可避免,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問題,從產能過剩到消化產能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不過,在林伯強看來,與其他大宗商品相比,新能源材料的價格周期會相對短一些,“因為行業擴張比較快,上游原材料消化也會比較快?!?/p>
新型儲能布局加快
??回顧新型儲能規?;l展歷程,可以看到清晰的政策支持思路。
??202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裝機容量3000萬千瓦以上,2030年實現全面市場化的目標。2022年,《“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公布,強調到2025年新型儲能步入規?;l展階段,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基本滿足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求。
??從地方政府發布政策來看,廣東、江蘇、浙江、湖北、山東等多省份密集發布儲能相關政策,對配儲、補貼、建設規范、商業運行等方面持續優化調整。
??根據中國能源網統計數據,今年8月,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甘肅等21個省份共發布546個儲能相關備案項目,累計超過16.423GW/47.993GWh,建設項目主體組成大多為“大國企+龍頭上市公司+當地企業”的結構。
??廣東提出打造新型儲能萬億產業,密集出臺支持儲能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包括《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產品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了發展目標、產業布局、技術和產品重點等。
??根據廣東省備案系統統計,今年7月,廣東省共發布117個儲能相關備案項目,位居全國第一,累計規模4641MW/MWh,應用場景主要為用戶側儲能、獨立儲能、儲能電池等。
??浙江儲能項目增長量也十分可觀。今年6-8月,浙江全省共備案項目超過300個,總裝機功率302.3MW,裝機容量844.7MWh。
??今年9月,浙江省經信廳發布《浙江省推動新能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2023-2025年)》,提出力爭到2025年,儲能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儲能電池產能達到100GWh;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300萬千瓦。
??在韋福雷看來,廣東和浙江等省份布局新型儲能產業具有產業鏈優勢,傳統生產電池的產業鏈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和長三角,尤其廣東的新型儲能上下游產業鏈非常完整。
??例如,在深圳,生產動力電池的原料和組裝企業非常多,生產儲能和動力電池的基礎可互通,配合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深圳發展儲能產業的基礎非常穩固。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新型儲能在未來的新型電力系統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新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72億千瓦,同比增長93%,占新增裝機的76%。其中,風電新增裝機3348萬千瓦,光伏發電新增裝機12894萬千瓦。在韋福雷看來,國內新型儲能可用于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發電的補充,現在很多地方的新能源基地項目在招投標時都對儲能有要求。
??10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3)》提出,打造新型儲能將成為未來電力系統的“壓艙石”。
??10月31日,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2023國際儲能技術和裝備及應用(上海)大會上表示,新型電力系統為新型儲能打開廣闊空間,國內外及行業等多因素同頻共振將推動儲能進入長周期、高景氣、確定性賽道,當前儲能不同技術路線雖然各有側重,但均是圍繞長壽命、低成本、高安全的訴求展開科技競賽。
??在韋福雷看來,未來新型儲能產業發展要注意兩個方向,掌握資源和技術創新,“我們需要從原料端加強資源儲備,也要加強國內原材料的勘探開發利用,同時,隨著早期電動車的電池逐漸步入淘汰階段,儲能梯次利用也很重要?!?/p>
??從技術路線方面看,國內大部分儲能電站采用磷酸鐵鋰建設,部分儲能電站采用全釩液流技術路線,壓縮空氣儲能等長時儲能項目也在增加。
??“新型儲能產能也存在結構性過剩的情況,傳統儲能電池主要是磷酸鐵鋰、三元鋰技術路線,還有液流電池和固態電池,新技術逐漸成熟也對舊技術形成挑戰,但舊技術路線上企業和產能太大,新產能出現后會對企業造成沖擊,因此,技術創新、降低成本非常重要?!表f福雷提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