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展望——FSI 和BSI 圖像傳感器技術
一旦光導管把光子傳送到硅片表面,光電二極管開始工作。鑒于硅片的光吸收特性,光電二極管的區(qū)域應該延伸至幾個微米的深度。在設計光電檢測器時,可把耗盡深度(depletion depth)延伸入硅晶圓,使光子收集與保存的空間分辨率最大化(見圖1最右邊的示意圖)。其關鍵在于盡量增大相鄰光電二極管之間的隔離,并形成一個深結(deep junction),以消除較大波長光子產生的、沒有在光電二極管中被吸收的任何光電荷。
FSI的優(yōu)點
先進的FSI像素采用設計優(yōu)化光導管,可降低串擾。這些光導管還能夠增大入射光的接收角,從而允許相機采用主光角更大的鏡頭,并為相機模塊設計提供更大的靈活性,比如模塊高度可以更小。
在 1.4 微米像素下對BSI和FSI技術進行比較可看出,FSI 能以更低的成本獲得同等的性能。這種成本優(yōu)勢可能源于其需要更少的工藝步驟,以及因其制造工藝更成熟而獲得的更高良率。考慮到 FSI串擾更小,BSI的QE更高,兩者的成像性能和信噪比(SNR)基本相等或接近。
最近,圖像傳感器公司Aptina Imaging Corporation開發(fā)出Aptina A-Pix FSI 技術,采用新的寬型光導管、更先進的微透鏡和光學層,以及深度光電二極管,提升了FSI技術的能力。利用65nm 像素設計規(guī)則的先進半導體制造工藝,可以實現更寬的金屬開口,從而能夠在像素中插入更大的光導管,使更多的光子通過互連層,并在深度光電二極管中有效捕捉這些光子。這些改進實現了最先進的1.4微米像素,可獲得50~60%的QE,而串擾為5~15%。這種高QE接近BSI的QE,然而FSI的串擾一般更小,凈總體圖像質量堪比1.4微米像素。上述改進就可以實現高性能的1.4微米像素商用圖像傳感器,無需從FSI轉向BSI(見圖4)。
雖然需要1.1微米像素傳感器的未來應用預計將采用BSI技術,但是FSI 也有望促進下一代產品的發(fā)展。FSI非常適合于需要“更大”像素的應用,在這些應用中,微光和總體成像性能比更高的分辨率更重要。視頻類應用,特別是高清(HD)視頻,將推動HD分辨率下性能的提高。對于高質量HD 視頻應用,采用FSI技術的1.4微米、1.75微米或更大的像素預計還將在市場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
圖3 背面照度(BSI)像素的簡單圖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