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做車也不告訴你,專注保密20年
iPhone 4的泄露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71091.htm蘋果最出名的泄露案并未牽涉到那些法律行動、商標申請或者神秘的空殼公司—只是一個簡單的塑料殼。
話說一位蘋果員工兜里揣著 iPhone 4 原型機就去逛酒吧,要是他沒拿出來也就沒什么事,可是他偏偏把它遺忘在了酒吧里。后來被人撿著了并賣給了 Gizmodo,后者于是把它大卸八塊讓人把 iPhone 4 的內部構造看個夠才郵回給蘋果。
出于與連接性和感受等方面顯然易見的原因,在公眾環(huán)境下測試 iPhone 至關重要。但是蘋果是不允許一臺全新外觀的 iPhone 就那么擺出來用的,因為這會導致秘密項目過早曝光。
所以蘋果把 iPhone 4 用塑料殼包了起來,讓它的外觀看起來就像一臺 iPhone 3GS 一樣。在一般人眼里,這臺原型 iPhone 的樣子跟當時市面的 iPhone 型號完全是一模一樣的。
盡管 iPhone 4 原型最終被提前大肆曝光,但蘋果仍未放棄這一策略。
去年在公開環(huán)境下進行 Apple Watch 測試時,蘋果的行動計劃代號是“Gizmo(也許是為了記住 iPhone 4 泄密的前車之鑒吧)”,跟之前的行動一樣,設備仍然用外殼包裹住,由于蘋果自己當時還沒有可穿戴設備上市,所以它選擇的是競爭對手的設備,如三星 Galaxy Gear。
清理泄密者
當然,蘋果也不會放過那些泄露秘密者,它首先采取的行動是起訴。為了對泄密行為進行打擊,蘋果眾所周知的做法是引蛇出洞—散布一些虛假信息,然后看看究竟是誰把這些信息泄露出去。由于那些事情都是在內部處理的,所以這些清理行動的頻率和成功率并不為人所知。
不過 10 年前蘋果采取了另一種不同的辦法,通過迫使新聞媒體披露其消息源來反查泄密者。為了找出代號為 Asteroid 的未公布硬件產品準確細節(jié)的提供者,蘋果曾設法讓 AppleInsider 以及 PowerPage 的編輯收到過傳票。涉事記者拒絕合作,并聘請了 EEF(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作為顧問。
案子最終鬧上了法庭,蘋果提出在線記者不應該受到與平面媒體記者相同的保護。加州上訴法庭的 3 人陪審團最終站在了網站一邊,認為網站編輯有資格享受與傳統(tǒng)平媒記者一樣的保護。
蘋果拒絕對裁決提出上訴,隨后被 EEF 起訴索要律師費。為了制止蘋果未來再進行類似挖出內部泄密者的努力,法庭判給 EEF 雙倍的聲索律師費。
SixtyEight與蘋果
AppleInsider 的調查發(fā)現(xiàn),前面提到的 SixtyEight Research 有可能是蘋果從事新的秘密項目的一個幌子。
多個來源告訴 AppleInsider 稱,用于測試的汽車部件已經被運往蘋果在 Sunnyvale 的辦公地點。有人推測,該公司正在努力攻關一個電動車汽車項目,代號名為“SG5”。不過作為全球最大的公司,蘋果如果用自己的名字進口汽車和零部件的話,無異于昭告天下并引起外界對所謂的“Apple Car”的猜疑。
用空殼公司掩人耳目并推進最高機密項目研發(fā)當然是蘋果可以采取的手段之一。
實際上也許蘋果最偉大的創(chuàng)造并不是那些東西,而是這個:蘋果炒作機器。蘋果披露的東西越少,全世界就越想知道接下來它想干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