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是否會成為下一代液晶
碳化硅作為下一代功率半導體的本命,進入了全面的市場拓展階段。加上面向再生能源的市場,汽車使用市場的增長比最初的預想早了一年多,功率半導體的投資增長也顯示出SiC的一方面。不久前,行業也有研究在300mm的SIC增產的動向。然而,解決SiC容量增強問題現在成為主流。這一趨勢不僅限于日本和歐洲的功率半導體制造商。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摩擦導致了SiC的國產化和量產化,這也是影響SIC的一方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2312/453920.htm據電子器件行業報道,2023年9月7日,該公司表示,“中國SiC市場全方位戰略已擴大工業化加速進入公司約100家?!敝袊鳶iC生產份額僅為1%,但在短時間內,中國的相關公司已將其開發和生產基地擴大到SiC晶體生產、晶圓加工、外延器件、器件、封裝、模塊和晶圓廠等多個領域的近100家公司,器件的開發制造基地擴大到20多個。該行業表示,中國的“SiC器件制造業預計將以不同的維度增長,”他說。在這種情況下,關于SiC是否會成為下一代液晶的擔憂已經在日本泄露。
太陽能電池、LED、液晶在過度競爭中中國企業排名靠前
7~8年前,電子行業曾被稱為:“以前是太陽能電池和LED,現在是FPD,接下來是半導體?!?。這意味著中國公司將參與太陽能電池、LED和液晶的生產,中國政府也將通過補貼來促進其企業活動,并將以生產和生產成本橫掃全球市場。
在中國,只要看到需求擴大的苗頭,市場上就會像雨后春筍一樣,參入企業不斷增加,而在消費戰之后,市場的壁壘更加激烈,剩下的公司將具有全球競爭力。可以說,為了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中國政府也容忍了這種過度競爭。順便說一句,故意使供給過剩的狀態慢性化,價格被壓垮,競爭結束,只有幸存的公司才能獲得份額。
事實上,太陽能電池的銷售額排名靠前,已被中國廠商壟斷,LED雖然不如太陽能電池,但數家公司名列世界排名靠前,成為日本、美國、臺灣、韓國等領先廠商退出商圈的一個原因。關于FPD,現在中國已經生產出電視用液晶面板的7成以上,而一直引以為豪的韓國正在退出液晶的國內生產,并試圖找到有機EL的發展之路。
傳說中的“下一個是半導體”,這是因為2014年中國啟動了半導體國產化項目,創立了被稱為大型基金的半導體基金,積極探索收購主要海外廠商等。有一問題:如果重新把這個換成現在的風格的話,會變成“曾經的太陽能電池、液晶、LED、現在的有機EL、二次電池、接下來的SiC”嗎。
與歐洲公司的合作帶來技術收益?
如上所述,中國的SiC市場占有率僅為世界的1%左右,但與歐洲企業的合作仍成為產生“下一個是SiC”擔憂的理由。例如,世界上最大的功率半導體公司德國英飛凌,與中國SiC制造商Tan blue和SICC簽訂了采購SIC的晶錠和晶圓的合同。另外,瑞士的ST微電子將與中國最大的LED公司、IC FANDORY公司的三安光電成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是以ST獨自的SiC制造工藝技術,只制造面向ST的SiC產品的專用用戶,以滿足中國顧客的需求。三安光電將為該合資企業建設200mm SiC晶圓廠。
當然,這兩家歐洲公司將最大限度地關注技術外流,而且也只接受籌集資金。但是,在中美摩擦的情況下,如果是美國企業的話,這確實是不能簽訂的合同。日本的業界有關人員擔心“這樣與歐洲的尖端企業的合作,將提高中國公司的實力和技術力”,回顧歷史也不能說是杞人憂天吧。
在中產階級中無法生存
歐洲和美國制定了《芯片法案》,以提高半導體生產份額,加強供應鏈,但目標不同。美國“在保持IT霸權的同時,抑制中國的增長”,而歐洲“不會中斷面向汽車和產業機械的半導體供應”。美國在一定水平上放棄了中國市場,但歐洲從未放棄。歐洲表面上采取追隨美國政策的姿態,比任何人都更想占領中國市場。
雖然曾經被稱為“下一個是半導體”,但在2014年國家項目啟動后的約10年間,沒有“這是中國制造擁有壓倒性份額”的設備。半導體不像太陽能電池和LED那樣簡單,它將提高SiC材料的質量,中國的追隨也不是那么簡單的。SiC晶圓首位SiC設備為量產的美國Wolfe speed公司在2023年7~9月的決算會見上,“中國企業等幾個新加入的企業進入了材料市場,(中略)以盡可能最好的品質擴張生產自不必說,我們親身體會到處理這個技術是非常困難的。(中略)競爭對手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北憩F出自信。
但從中長期來看,幾家公司將作為中國SiC公司在世界排名中上市。如果是這樣的話,最重要的考慮是中產階級制造商的業務規模。經濟產業省表示,它只會協助SiC Power半導體制造商的一個原則,以表彰他們為確保特定重要商品“半導體”的穩定供應所做的努力,因為人們認為“它將在一半規模內生產給中國的后一家制造商”。盡管進入SiC和業務擴張都處于蓬勃發展的狀態,但如果它不準備“繼續前進,瞄準世界之巔,永不停止追隨”,它將不會繼續在SiC市場上長存。
評論